日本核污水排海污染物扩散过程:240天到达中国沿海,1200天后覆盖北太平洋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进入倒计时!
据日媒当地时间24日报道,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决定,如果气象条件允许,将于当地时间24日13时许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东京电力公司称,已对准备排入海洋的核污染水进行了取样检测,结果显示其中氚的浓度已经“达标”。
此前,东京电力公司也公布了排放计划,将在17天内排放第一批共7800吨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
从2011年3月11日海啸引发地震,使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到如今已过去12年。事发之后,为了冷却核反应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需要持续注水为反应堆降温,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渗入,形成大量核污染水。
如今,日本积存的核污染水已超过130万吨,而且还在以每天超100吨的速度增加,预计未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如果核污染水一直增加,排海将会一直持续。
日本政府推进核污染水排海,引来日本国内渔业团体、太平洋沿岸地区、南太平洋岛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质疑。
“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
核污染水排海,带来哪些影响?
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中,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是关键。日方坚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为“处理水”,并认为“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第一,核污染水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而日本却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
国际环保组织2020年在题为《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核污染水中存在高浓度的放射性碳-14,ALPS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去除碳-14。报告作者、德国研究人员肖恩·伯尼指出,东电直到2020年才承认所谓“处理水”中碳-14的存在。
国际环保组织调查发现,ALPS不能去除放射性氚和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60等。
第二,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影响人类健康。
日本方面主张,经海水稀释之后,水中的氚浓度将达到日本管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然而稀释并不能减少排放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总剂量。
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约5000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第三,核污染水影响范围,涉及全球。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240天后或到达我国沿海!
早在2021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张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团队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分别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并实现了福岛核污水排放计划的长期模拟。
其中,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有想了解更多有关润滑油的信息,请继续关注辽宁亿邦润滑油制造有限公司官网上的相关资讯,也可以来电咨询,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